定西市位于甘肃中部,通称“陇中”,地处黄土高原、青藏高原和西秦岭交汇地带,大致分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和高寒阴湿区两个自然类型区,海拔1420—3941米,年降水量350—600毫米,年平均气温7℃。现辖安定区及通渭县、陇西县、临洮县、渭源县、漳县、岷县7县区,现有119个乡镇3个街道、1887个村、88个社区。总面积1.96万平方公里(市区规划区面积65.8平方公里,主城区建成区面积26平方公里),总耕地1240.58万亩,户籍人口302.5万人,常住人口250.78万人。2017年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“长安杯”奖,2020年成功创建“省级文明城市”、荣膺“全国双拥模范城”,2021年成功创建“全国禁毒示范城市”。2021年,连续四个季度被省政府授予“进步奖”。
厚重定西——历史悠久、人文绚烂。自战国秦置陇西郡以来,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,是中华民族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、举世闻名的马家窑文化命名地、天下李氏寻根祭祖地,也是齐家、寺洼、辛店等史前文化交汇地和全国重要的书画作品集散地,绵延300公里的战国秦长城西起临洮县。境内出土国家级文物“新莽权衡”、省级文物“西夏金卷”、明代木板彩绘、唐代雕塑、新石器时代彩陶等,有雄踞一方的陇西威远楼、横卧渭水的渭源霸陵桥、海内之最的漳县汪氏元墓群,正在建设推进长城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定西段。《许铁堂》《李时珍传奇》等秦腔精品剧目喜获红梅奖,陇西云阳板等3个项目入选国家非遗名录。
当归定西——物产丰富、宜居宜游。积极推进建设“中国药都”“中国薯都”“中国西部草都”,中药材种植面积、总产量均居全国地级市第一,三大主栽品种当归、党参、黄芪种植面积分别占全国的60%、20%和40%,陇西县、岷县、渭源县分别被命名为“中国黄芪之乡”“中国当归之乡”“中国党参之乡”。马铃薯种植面积居全国地级市第二,种薯生产能力占全国的三分之一,“定西马铃薯”“渭源白条党参”“顺和”荣获中国驰名商标。有天然草场1000多万亩,多年生人工牧草留床面积300多万亩,畜禽饲养和肉类总产量多年来居全省前列。连续多年成功举办中国(甘肃)中医药产业博览会、中国·定西马铃薯大会等重要节会。已探明金属矿和非金属矿50多种,其中黄金、地热水、红柱石、大理石、石灰岩等储量相对较大。7县区均为全国光伏扶贫工程实施重点县,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建设顺利推进,启动建设“一城两港两中心”,正在谋划建设“西部地区区域氢能中心”和“全国氢能示范城市”。境内有以国家4A级景区漳县贵清山/遮阳山、渭河源大景区为代表的自然景观,以红军长征通渭“榜罗会议”、岷县“岷州会议”纪念馆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景点,“陇西堂”为代表的人文历史景观,“渭水源头、李氏故里、当归定西”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,荣膺“全国避暑旅游十强城市”“中国最佳康养休闲旅游城市”。
丝路定西——区位优越、交通便捷。素有“兰州门户、甘肃咽喉”之称,距省会兰州98公里,是古丝绸之路、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和“一带一路”、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城市,已成为兰西城市群、兰白都市经济圈、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重要辐射区和中国西部交通的重要交汇点。宝兰高铁、兰渝铁路让5个县区迈入高铁时代,国道G30连霍高速、G22青兰高速、G75兰海高速公路穿境而过,通定、定临、陇漳、S42漳县至三岔高速公路、S10凤合高速马白段5条地方高速建设有序推进,即将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,“八通十六达”的交通区位优势更加明显。
小康定西——苦瘠不再、甘味绵长。历来倍受党中央、国务院的高度重视,先后有5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定西视察,给定西人民以极大鼓舞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全市上下铭记习近平总书记“咱们一块儿努力,把日子越过越红火”的殷切嘱托,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和首要任务,扎实开展精细精确精微的绣花式扶贫,高质量打赢了脱贫攻坚战。84.2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、110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、7个县区全部摘帽,如期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,彻底撕掉了“陇中苦瘠甲于天下”的历史标签,创造了减贫治理的定西样本,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。
追赶定西——投资福地、发展高地。牢固树立“经济讲增长、人民讲收入、发展讲变化、干部讲作风”的鲜明导向,锚定各项重点工作“走在全省前列”、各项关键指标增速实现“全省中间偏上”目标定位,建立健全“党委走在前、常委作表率、委员带好头、全员齐跟进”带头落实机制和“党委说人、人大说质、政府说事、政协说聚”分工保障机制,深入实施“转变作风、追赶进位”“一主五支”党建工程,全力推进实干政府建设,健全党政履责管理平台和督考一体化机制,建成营商环境和市场准入效能考核评价体系,形成了“人人讲发展、人人讲进位、人人讲作风、人人讲奉献”的强大追赶氛围,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定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