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以来,平凉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强化信用服务举措,积极推进信用修复,通过信用修复主动告知和帮扶,引导失信主体主动立信、守信、用信、增信,助力企业重塑诚信形象,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。全年共对3.85万户企业信用评价结果实行分级分类监管,出具专用信用报告43份,修复信用648件,高效助力企业重回发展轨道,增强市场主体发展信心。
一是积极推动“线上+线下”修复。在12345热线平台知识库加载企业信用修复指南、办理流程、申报资料清单和申报表样表等,公布业务咨询电话,第一时间响应企业群众咨询,提供办事指引,“信用平凉”网站加载信用修复模块,让经营主体足不出户、全程网办,实现线上“零距离”修复。在市政务大厅设置信用修复窗口,安排人员AB岗负责,梳理印制摆放修复流程,确定专人解释政策,提供业务咨询,开展帮办代办服务,有效解决企业和群众不会办难题。
二是认真落实“两书同达”机制。按照“谁处罚、谁提示、谁服务”原则,全市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,必须做到《行政处罚决定书》和《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告知书》“两书同达”,提示失信主体行政处罚决定将通过“信用中国”、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。同时,一次性告知企业失信带来的影响及信用修复流程、信用修复规定、信用修复渠道,把事后人找政策变事前政策找人,靠前服务,主动引导企业开展信用修复,增强主动纠正失信行为的内在动力,降低信用修复成本。“两书同达”的高效推行,帮助失信主体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信用修复,重塑信用、轻装上阵,充分释放市场主体活力。
三是广泛开展“诚信宣传”引导。出台《平凉市高效办成信用修复“一件事”工作方案》,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加强信用修复的推广,通过“平凉门户”“信用中国(甘肃平凉)”等网站,发布信用修复有关规定,积极宣传信用修复相关知识。联合市场监管、工信等部门组织开展“诚信宣传”进企业、进社区等活动26场次,重点宣传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政策、行政处罚信用修复等内容,让市场主体充分认识到失信对自身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,增强诚信守法意识,全力营造“诚信得便利,失信受制约”的社会氛围,持续优化营商环境。
来源:信用平凉